寻古论艺天竺行 ——兼谈古代印度的情爱雕刻

陈醉  发表时间:2017-01-27

摘要:应印度政府邀请,受文化部派遣,我们出席了第十届印度国际艺术三年展。这是我国首次派团参加这一活动,东道国很重视,也很友好,竟主动提出延长10天,特意邀请我们参加在马德拉斯举办的一个学术交流活动。据中国驻印使馆的同志们说,这是很少有的事。

寻古论艺天竺行

——兼谈古代印度的情爱雕刻

陈醉


应印度政府邀请,受文化部派遣,我们出席了第十届印度国际艺术三年展。这是我国首次派团参加这一活动,东道国很重视,也很友好,竟主动提出延长10天,特意邀请我们参加在马德拉斯举办的一个学术交流活动。据中国驻印使馆的同志们说,这是很少有的事。


石头刻凿的史诗


本届展览展出了30多个国家的二百余件作品,传统的、现代的、前卫的都有,多元化是当然的。印度当代艺术属于西方体系,一些作品从表面上看,也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那些惯常样式,但如果仔细琢磨,有的作品又会流露出一点印度的情趣。其实,在作者的心灵深处,不可避免地埋藏着印度的文化底蕴。说实话,来到这个文明古国,我更注意对东道国的总体文化感受,尤其注重亲身探寻和体会他们的古老文明。我们有幸考察了德里、阿格拉、斋普尔“金三角”和南印度的马德拉斯、本地治里等地,参观了多个博物馆,观赏和实地考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我觉得,印度古代艺术最精彩的是石头——石头的建筑和雕刻。

石头真是好东西,它把古代的艺术保存下来了。尤其难得的是那些庞大的建筑。中国古建,木结构为主,所以留下的只是凤毛麟角,阿房宫、铜雀台,只能凭借文献去想象了。印度的许多古建筑是用石头砌成,有的甚至是在山崖上整体刻凿而成。红砂岩、花岗岩和大理石的都有,蔚为壮观。论名气,当首推泰姬陵。这座用大理石砌成的巍峨建筑,远看,犹如一块方方正正的玉石,在蓝天的衬托下晶莹秀润;近观,整面墙大的大理石隔扇上镂雕的花纹玲珑剔透,犹如玉线“编织”,令人叹为观止。端庄圣洁、高贵华丽等等形容词似乎都难以表达人们的感受。尤其在阿格拉堡远眺,设身处地领略当年被软禁的国王遥望陵寝怀念宠妃的情景,真有几分感慨,不禁想起我国古代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真是,当皇帝也有他的无奈,也有他的痴情啊!如果说泰姬陵让人联想到一个富于魅力的少女,那南印度的海岸神庙仿佛就是一位富于感染力的老人。这座用大块花岗岩砌成的建筑连同其上雕刻的神仙神兽,曾经在海水和泥沙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近世才被挖掘清理出来,得以重见天日。由于长时间的海水腐蚀,岩石的表面已经斑驳,棱角已经模糊。然而,正是这种斑驳与模糊,才更显出其顽强,更显出沧桑感。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古迹群落,在它附近地势略高而未被海水淹没过的地方,保存下来的在山石上整体刻凿出来的神庙、用整块石头刻凿出来的与实物等身的圆雕大象,以及在整块石壁上刻凿出来的高浮雕风俗图景等更具感染力。尤其是那风俗浮雕,画面上神仙们或搂肩闲谈,或抬首远望,或下蹲挤奶,都是那样的悠闲自得,创作者的写实能力着实令人佩服。再谈宫殿。在印度古代皇宫遗存中,除了部分大理石建筑外,大多是用红砂岩砌成的。远远望去,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一片暗红色,庄重而瑰丽,很有特色[图1]。许多诸如“红堡”、“红宮”、“粉红城”之类的别称都因此而得。这些昔日宫禁虽然年代不同大小各异,但都设计巧妙,造工精细,而且在风格上又都有其明显的共同之处。首先,是建筑布局分隔琐碎,走道屈曲多变,且间小路窄,大多给人以迷宫的感觉。斋普尔还有一个红砂岩筑的古代天象观测所,外形独特,空间分割怪异,也颇有迷宫意味。之所以如此,除了本土因素的作用外,明显带有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痕迹。第二,是装饰繁缛。图案多为几何形,尤其一些隔墙,雕镂透剔,细腻精致。因为是从整块石板雕出,更觉动人。第二,是廊多,柱多,窗多,小楼阁多。这除了增加迷宫的情趣外,可能还与当地的炎热气候有关。宫殿中,还常常见有一个大面积的平台,上有许多石柱支撑着一个平顶,犹如当今体育场的主席台,这就是国王与大臣们议事、活动的场所了。平顶也是石料盖成,檐口斜伸出来的大块石板榫接巧妙,虽历经岁月风雨,斑痕累累,竟坚固如初。

看着这些建筑,人们惊异于石头的顽强,同时也不禁赞叹工匠的智慧。而历史,更让这智慧在时间中升华。不管是晶莹华丽,还是斑驳残破,这些石头总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凝神遐想,因为这是艺术,是故事,是史诗!


古代的情爱天国


更具故事性和史诗性的还是印度古代的雕刻。印度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内容大多与生殖、性等有关。在这里,我们笼统地把这类作品称为情爱艺术。首先要提到的,是抽象化了的、带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林伽。林伽即男性生殖器,它是婆罗门教的创造和破坏之神湿婆的象征。这是远古生殖崇拜的体现。它的原型是各种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植物硬核,约在公元前2世纪,它曾一度被塑造成非常写实的竖起的阴茎形状,后来才逐渐样式化。

林伽多是一根圆形的或多面的石柱,笔直地竖立在一个“基座”上。这“基座”有圆形的、椭圆形的和多边形的几种,它表示女性生殖器,也象征湿婆的妻子萨克蒂。男女性生殖器结合在一起象征着雌雄两性,代表大千世界的创造力。林伽的整体形象好像石磨的下半部和磨心,现在走进印度教寺庙,还可以看到在大殿内沿着墙根砌起一圈平台,上面一个接一个地摆满了一圏[图2]。也有单独供奉的,庙内或庙外都有[图3]。在马坦格斯伐拉庙中的一尊巨型林伽,高256厘米,直径115厘米,底座高137厘米,直径622厘米,几乎占据了整个内殿空间,至今还受到信徒的热烈膜拜。除了这种样式化的形象外,湿婆被人格化表现时,还被塑造成两性同体的人物形象。

当然,更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直接表现情爱的雕刻作品中。这类雕刻印度的博物馆里有不少,但数量最多并相对集中的应数中央邦查塔普尔县卡朱拉何镇的中世纪寺庙建筑群。这是古人留下的奇迹,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建筑的装饰,这里有难以数计的雕刻人物形象。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人鼓足勇气数了其中几座庙的雕像,仅堪达利耶一座庙,内外总计就有872尊。这里的男男女女都沉浸在爱的欢乐中,真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印度的情爱天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可以将雕像划分成六类。第一类,妇女单人雕刻,裸体或呈充满情欲状,如美丽的山林水泽女神,青春艳丽的天国仙女。她们多被表现得带有色情意味,常常半裸着身子,腰肢婀娜,胸脯饱满,肚脐眼深而圆。有的裙子下系,有意暴露出一半性器官[图5];有的用手轻托一只乳房,痴迷地欣赏着[图6];有的正在解自己的裤子,裸露出自己的身体。在这些女神的单人雕像中,常常有一种非常巧妙地表现出来的情爱迹象。如克拉希马那庙里,有一尊人物的胸部和靠近胳肢窝的地方显露出一些指甲的印痕。在另外一些人物形象中也有同样的刻画,由此可见出古代印度艺术家刻画人物的匠心。第二类,简单的夫妻双人雕刻。通常是两人并肩而立,各自的一只手搭放在对方的肩上,男人的一只手握着女人的另一只手。也还有其他的动作,如一方安抚另一方等。另外也有坐像。这类雕刻大多是表现神祗与他们的配偶在一起。第三类,沉浸于热吻和拥抱中的双人雕刻。这一类数量最多,而且囊括了最优秀的作品。男女双方激情荡漾、狂热相爱,以各种姿势拥抱、抚摩、依偎[图7]。爱侣们动人的激情和强烈的欲望相互交织在一起,表现手法自然圆熟,作品富有生气,成为传世杰作。沉陷于爱河的恋人们,脸上洋溢着柔情蜜意,双眸半闭,煽动着强烈的欲望之光。雕像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拥抱姿势和热吻风格,这些通常都是男女欢爱的前奏。一个男子抚摩着对方身体的各个部位;一个男子偷偷解开对方的裤带[图8]……这些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第四类,用普通或比较普通的姿势进行性行为的双人雕刻。这是表现男欢女爱的具体动作[图10]。情侣们以各式各样的动作在做爱,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躺下的。这类雕刻中人物的做爱基本都是正常的、真实的。它们出现在庙宇正面和庙墙细装饰带的突出位置上、内廊里和庙外台基及底座上。这些雕像大胆露骨,雕刻者显然没有丝毫的禁忌。从艺术上看,它们是美伦美奂的作品,给人和谐对称、线条优美的视觉感受。这一类雕刻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些场景表现男女做爱时旁边还有人,推断起来应该是侍者。有趣的是,有一组雕像情侣两侧站着的一男一女各自做着自慰的动作[图11]。这种色情成分显然属于某种宗教派别。第五类,以怪异姿势进行性行为的雕刻。这一类一般由几个男女组成,他们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性交姿势。在一组杂耍式的场景中,一个男子头着地呈倒立姿势与三个女子同时交欢,她们一个坐在他身上,另外两个站在两侧帮助他们动作[图12]。另外一幅也是基本同样的情景,只是换成女子倒立在下面。这一类的作品数量有限,尺寸也较小,一般出现在一些大型庙宇的门厅正面。第六类,人与动物交媾。这一类雕刻可以在维斯瓦那萨庙、堪达利耶天尊庙回廊的细装饰带上发现,也能在拉克希马那庙的台基上看到。与人交媾的动物有熊、驴、马、狗、鹿等。

这些雕刻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与争论。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试图作出解释,有些解释颇为古怪,还有一些虽符合逻辑,但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让人信服和接受。譬如,有人把情爱雕刻的出现归因于一种信仰,认为它们能使寺庙避免雷电之灾或邪恶不祥。又有人认为这些雕刻是为了引起普通人对圣所的注意,造访寺庙者看到这些雕刻,自然要走进庙宇的黑暗角落,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与鲜花和熏香的芬芳接触,听祈祷的钟声鸣响,看神灯长明,最终感受超越世俗的神圣氛围。也有人认为此类雕刻的目的,是为了测试祭祀者进入寺庙专心和虔诚的程度。有学者追溯这些雕刻的起源,双人情爱雕刻的出现在古典文学资料找到了佐证,但学者不能解释为何当初这些雕刻在采取过分形式之前就广受欢迎,为何原文材料认为双人情爱雕刻是古迹上吉利祥和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此中的一些作品系一种宗教仪式的展示,是考拉和卡帕利卡派苦行僧们的宗教行为。中世纪有一些文学作品是关于这一派的信徒及他们的堕落行为的,而雕刻的构思显然是紧密跟随着文学的描述。但反对者照样以文学作品和碑文为证据提出;修剪过的头颅、天国衣服的苦行僧,除了迪加姆巴拉耆那教和尚外,再没有其他人了。而且,这会在群众中激发一种厌恶和仇恨迪加姆巴拉和尚的情感,但这些情爱的场景被展现在印度庙宇中。这是一种相当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其所有的价值将只能把雕刻中数量有限的作品解释清楚。卡朱拉诃双人情爱雕刻,往往被看作是象征灵魂与神融合而产生超凡狂喜。这种解释被一些宗教经典充分证实,认为这些雕刻反映的是爱人们热烈拥抱接吻,但艺术家的目的决不是仅仅刻画肉欲的欢乐。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庙宇是一部打开的情爱教科书,是一种性教育的方式。可惜,同样拿不出任何文献根据和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寺庙都要选择这个目的。

要对卡朱拉诃的情爱雕刻作一圆满解释确非易事。道理很简单,它们的存在有诸多因素。仅凭某一点,难免会在接近其解释时留下一段空白而无法自圆其说。另外,我们更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陡然出现的。每一件事物的发生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其背景的制约。事物的起源可能隐藏在早几个世纪中,而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当代环境的影响。恰如一个成长中孩子的性格,会随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与此同时也受遗传的制约。因此,把情爱雕刻放回原有的历史环境,对照当时的社会、宗教、文学和艺术背景作相应研究,了解几个世纪前印度人对待爱情、感官欢娱和性的态度,对解释卡朱拉诃的情爱雕刻当甚有意义。

有关学者研究性在印度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和宗教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得出结论,印度人在过去从不以谈论、描写性为耻,从不觉得这样做是粗鲁、不道德。性与印度的宗教、文学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宗教而言,除了湿婆崇拜外,很流行的还有萨克蒂崇拜,也即性力教。萨克蒂是湿婆的妻子,对于崇拜者来说,她是超越一切的。她是创造和支撑宇宙的雌性能量,而湿婆则是雄性的化身,可以帮助她增强创造力。萨克蒂崇拜者在组织上又可以分为左道和右道两派,后者主张在礼拜仪式中以“五欲”即酒、肉、鱼、舞乐和性交为基础(注:原文为“五M”,在梵语中这五项都以M字母为首,故称。在印度教中,法、利、欲三者都是正当的,故此译为“五欲”)。信徒们没有种姓、贵贱之分,所有人一律平等。在固定的晚礼拜仪式之后,这些人经过神的抚慰和其他仪式,沉迷于“五欲”之中。“五欲”中的最后一项就是男女杂乱的交媾。在中世纪,随着这些教派的名气变大,纵欲和追求感官享受终于在普通宗教教派中也起到空前的作用。这些,无疑会对印度雕刻产生广泛的影响。而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影响,还有《卡玛经》以及大多是源自《卡玛经》的有关性书和大量的文学作品。卡玛是印度的爱神,故《卡玛经》也译《爱经》。书中深入研究、全面总结和详尽记述了关于性交的方式、动作、技巧及情感等等内容,对后世的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性文学和艺术都有很大的影响。至今这部书仍被看作是性爱方面的经典之作,许多专家学者都为它作过注释和评述。在上述的情爱雕刻中,有好多内容或动作可以直接在《爱经》或有关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得到印证。

譬如前面提到的第三类作品中的一个画面。女子一腿立地,另一腿高高盘绕在男伴身上,一条胳膊环抱他的脖颈,另一条可能放在他背上,用力将他压向自己的乳房,她把对方的脸往下拉,想让他在嘴唇上盖吻。另一方的男子也仅用一腿站立,另一条腿缠绕着对方的臀部,一手支撑着她高抬的大腿,另一手搂住她的背,双手的姿势好像要用力将对方的整个身体挤进自己体内。[图9、图11]在这类雕像中,女子经常抱住男子的脖颈,拉低他的脸准备亲吻他,她的一条腿在膝部弯屈,被男子用一只手举起托着。这类雕像所表现的姿势,与《爱经》以及后来的性书中描写的“拉塔梵希塔卡”和“甫利克斯哈德赫鲁德哈卡”拥抱姿势相吻合。前者是一个女子“像枝藤缠绕舍拉树一样用身体攀附着男子,将他的脸拉向自己的脸,用手捧住他的脸,嘴里发出阵阵低缓的呻吟;或者将身子贴紧他的身体,觊觎他脸上出现的亢奋表情”。后者的姿势,则是“女子的一条腿放在男子的一条腿上,用另一条腿挤压、缠绕他的股部,一手用劲按着他的后背,另一手将他的肩膀稍稍压低,嘴里轻声喊叫着,身子向上攀,以便与他亲吻”。还有更细致描写的例证。如在第一类作品中提到的仙女胸部附近刻有指甲痕的奇特细节,其实也源自《卡玛经》。激情中的性爱无疑像一场格斗,用手抓、用口咬在其中很重要。在书里,就把腋下和乳房等归入情人常留下甲痕的部位。原为吠斯瓦那特哈庙墙上的雕刻,现藏于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的《写信女》[图13]就是一例,图中人物在乳房和腋窝附近就有甲痕。另外,作者对指甲痕的分类竟达八种之多,月牙形只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直线形等。如在黛芙和加格达姆比庙的南门上有一组双人拥抱雕像,有意思的是雕像中抓挠的甲痕在腰部出现,并呈三条直线状。这使人想起书中的描写,一位女子腰部留有指甲抓痕,腰带这类饰物在此就显得多余,因为甲痕本身已给她增添无穷魅力。恋人们在性高潮时随意在爱人身上留下牙印和甲痕作为爱的纪念。在《爱经》中还有各种各样关于性高潮时留在恋人们身上的印迹的详细描述。

无疑,印度的情爱艺术是印度文化的瑰宝,它神秘、深奥,不知吸引了多少专家学者研究的兴趣。这次短期考察只能略窥一斑,本文有限的篇幅也只能就其中一小部分内容谈点体会。即便抛开性爱内容,古代印度的艺术家能构想出如此恢弘的画面,雕凿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就够人惊叹的了。那难以数计的人物形象是那样随心恣意,又是那样生动多姿。这些浸淫在南亚次大陆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中的男男女女,尽管大多生活在宗教神话的世界中,但展现出来的毕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或者更准确地说,工匠们在刻凿这些形象的时候,就深深地沉浸在爱的情绪中。这些作品的风格,是在高度写实的基础上强化美感。诚然,任何艺术都追求美感,但印度雕刻有其独特之处。它有古希腊的准确,但又不像古希腊那样理想化;它有中国的洗练,但又不像我们那样形而上。不论是神是人,其形象大都是植根本土,所以显得那么真切。而不论男女,都着意夸大他们的动作和性别美点,大幅度的扭动,大体量的夸张。所以雕刻中的人物总是那样生龙活虎、婀娜多姿、肆无忌惮、个性张扬。尤其是那些裸体女性雕刻,体态丰盈,曲线优美,神情妩媚。看着众多妖冶撩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真令人怀疑面对的是否真是石头。


论艺马德拉斯


马德拉斯是南印度的大城市,感觉上相当于我们的广州。组委会在这里举办了一个“国际绘画营”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主要是笔会,再加一些讲座、参观等。

我们一到马市,工作人员就逐个征询参加笔会使用什么材料,如油彩、水粉等,以便作准备。我较为特殊,他们特意告诉我有从新加坡买来的中国纸。因为画展开幕式的那天,在中国馆就遇上了承办这次活动的马德拉斯美术学院院长巴斯特伦先生,他对我展出的中国画人体作品很感兴趣,想了解究竟是怎样画出来的。他希望我到马市时能画给他和他学院的师生们看,我答应了。平心而论,画油画、中国画对我来说都不成问题,不过,现在要作为笔会本身的内容,那就要认真考虑了。画中国画,满足了院长的请求,又可借此宣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这是好事。但是,第一,我担心他们所说的那些“中国纸”是否真是宣纸,另外,不知有没有中国的墨汁、颜料等。第二,即便是这些材料都具备,但没有装裱,画好后皱皱巴巴的,反而误导了外国人,以为中国画就是这等模样。第三,我总是认为,外国人能欣赏中国画的实在太少了。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油画。第二天工作开始了,每人一块绷好的大画布,同时还给我送来一叠“中国纸”,其实就是水彩纸,我的担心并非多余。我庆幸我的选择正确,还好没有说要画中国画,但后来我却发现自己对外国人欣赏中国画能力的判断有些偏颇。

接下来就是画什么了。我曾想过印度题材,人物、风景都很有特色,也想过画一个长城和泰姬陵组合的画面,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画中国的江南水乡。因为我觉得,留下来的作品最好一看就让人知道是中国的。两天后,画面的大效果都出来了,风格多样。大家互相观摩,气氛很好。在我旁边是巴斯特伦院长,他画了一幅半抽象的猫,冷灰调子,很好。我对他说:“色调好极了。”“不,还有线条,”他补充说,“就像你们中国画一样,我也很讲究线条。”的确,线条也很有匠心。一般来说,油画更注重色调。显然,我太“内行”的赞扬反倒不“到位”,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时,我想起开幕式那天他对中国画的兴趣了。无疑,他与我们在线条上的共通之处更敏感。更深层的共鸣还是在一次聚会中与一位画家老教授谈话,话题是由中国画的简练而触发的。他认为画外修养非常重要,讲了一个故事,说国王请一个画家作画,半年过去,他只画了一枝月下竹子,国王很生气。画家说,他半年都用来思考,真正画的时间是很短的。虽所画不多,但简练而精到,笔笔有意。这故事与中国古代有关画论的精神何其一致!绘画营每天都有人来参观,除本院师生外,还有外地甚至外国人闻讯而来。一些画家尤其是学院的师生很喜欢我的画,常来观看和交谈。一天上午,来了一对法国夫妇和一个意大利人,见到我的画异常兴奋,异口同声地说:“苏州!苏州!”他们到过苏州,所以一口咬定我画的是苏州,还满怀眷恋地和我聊起苏州园林来,最后还要买这幅画……当然卖是不可能的了,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的初衷实现了——通过画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图4]。

不过,也有持异议的。一位专程从德里来的资深艺评家、记者采访了我,她看架上的画,也认真翻阅我带去的画册。她问我是否去欧洲留过学。很有意思,好几个外国朋友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大概在他们看来,能画得像样点的,都非留欧不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除了回答“没有”之外,一定耐心相告:油画正式传入中国已一百余年,我们的前辈早已熟练地掌握这门手艺了。她又问:“你为什么要画这个,是否有某种官方意志?”我很诧异,反问她是什么因素使她有这种感受。她说:“我觉得,你现在这幅画稿没有你画册中作品的心境自由、随意。至少,使我感到这是在欧洲某些水乡见过的画面。而且,有明显的学院派痕迹。”的确,艺术是人的心迹。也许,我很想表现中国这种“主题先行”的意图可以理解为“官方意志”?也许,这是翻译上的歧义?因为“官方”一词也可译为“正规”,引申为“拘谨”甚至“保守”。但无论如何,我都很赞赏她的坦诚。不过,更坦诚的还在后面。她说很喜欢我画册中的中国画人体作品,造型简练,线条生动。还强调说:“很有个性,而且画得很自由、很舒畅,画出了一种画外的境界。”话题越来越具体:“你画中的少女都很有意味,很美。不过,我觉得中国女性没有这么丰满的乳房……”话一出口,又似觉不妥,立刻对我的翻译贺小姐补充一句;“对不起,如果介意的话,可以不翻过去。”小贺也懂绘画,所以就代我回答了:“没关系,这是在讨论艺术嘛。”我也接过话题:“就种族而言,中国人不如印欧人高大丰满,但中国人匀称适中,皮肤细嫩,而且有不少既苗条又丰满的女性,很美”一位女士初次见面竟然与我讨论起人体局部来,在国人看来似乎欠妥。不过,如前所述,印度古代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特色。如果再了解了上面所介绍的古代情爱艺术中的那些健壮丰满的裸体女性雕刻杰作的话,就不致误会了。这位女士到底是行家,对话时能切入艺术本体,而且谈话直率大方,还自然流露出对本民族形象的自豪感。这是访印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交谈。

一周的“洋笔会”接近尾声的时候,组委会突然通知大家,为了赈济地震灾区,每人再画一幅捐赠他们。访印期间,好事坏事都碰上了——祖国春节、印度国庆、印度地震。现在又碰上一个“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机会,也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只是我的《江南水乡》并未画完,看来得匆匆收尾,开始第二幅的创作了。时间紧迫,不能再用写实手法了。这时,我想到了几天的观摩,画抽象作品的画家都提前完成了任务;想到了几次交谈,了解了许多印度观众尤其是艺术家对中国传统艺术韵味都能产生共鸣甚至相当喜爱;我还感谢那位女记者的坦率议论,使我了解了另一个侧面的效果。于是,我依然用油画工具,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西方现代构成手法画了一幅半抽象的《爱》。创作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而且画到大半时,不少画家还过来说好,说妙,甚至劝阻我:“行了,就这样最好!”“不要再往下画了……”我为按时完成任务而松了一口气,但当我回想起两幅画作所付辛劳的悬殊时,一个“费力”与“讨好”的问题一直萦回在我心中……


惜别的遐思


短短几个星期走马观花,对这个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的了解自然是浅表的,但印象却是深刻的,感触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早在十多年前出访欧洲时就有的感受——出国是一种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不管在富国还是在穷国,效果都殊途同归。在发达国家常常会因民族自尊心受伤害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忱,在欠发达国家常常会因自己的祖国已经跨越了他们眼前的阶段而庆幸、自豪。因为经过实地的感受与对比,回过头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许就能更客观些,而一切想法最后都会汇聚到对自己祖国的爱上。数别印度,也同样带出点点遐思——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

第一,先进与落后。印度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就我所知和眼见,它有很先进的方面,如电脑软件、经济学研究等。印度大城市的车也很多,但却井井有条,很少堵车。这说明他们的交通管理水平很高。据说我们也曾派过有关城市交通考察闭前往考察,但总是不得要领。还有一点,他们也爆炸了原子弹。甚至连选美,也囊括了2000年3项世界冠军。但印度还有很落后的一面。就“硬件”而言,全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像泰姬陵这种几乎是来访元首必去的世界级名胜,居然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又如,大多数城市都脏、乱、差,甚至还有人随地大小便。说到“软件”,感触最深的是办事效率低。印度人做事都慢慢吞吞,且毫无章法。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安排好的日程,但因陪同迟到、时间延误而部分节目不得不取消。还有一次,明天大部队就要离开首都到别的城市了,也不告诉你怎么个走法,在哪里集合,上什么车等。我们追问急了,陪同才手忙脚乱半夜三更打电话去问。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餐厅的服务。印度人吃饭习惯用手抓,大概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般不摆餐具。一次在南印度,我们一群外国人坐下了,白种人黄种人都有,没有餐具,只好向服务员要。于是,他给你拿来一把叉。你说还要刀,他磨蹭半天再送来一把刀。每位顾客都是这样重复一遍。我们是一连几天住在这个饭店的客人,按常理这群外国人一来服务员就应该知道是要送餐具的,统统给你摆上就得了。但不然,我们还得挨个一样样地要。一位客人实在忍无可忍而大发雷霆,服务员立刻过来赔礼道歉。我们想这下可解决问题了,没想到他赔着笑脸照样拿了一样再拿一样……

第二,人口的重负。印度之所以给人留下上述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个观念问题。印度人至今还崇尚一种艰苦、简朴的精神。联系到他们的苦行僧、他们的甘地等等,这就显得很自然了。明显的例子是,从当今政府总理到商贾白领,都用同样的国产轿车,区别只是总理的能防弹。那种车子很小,像个小甲虫,但他们有时候竟硬挤进去七个人。这种精神无疑是可嘉的,但过分拘泥,也会制约经济发展。其次,就体制而论,印度实行的是西方民主政治,按理应当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过,民主使用不当,同样也会制约社会发展。在议会中,常常是只要一派提出一个议案,另一派必定否决。加上公民的社会观念淡薄,所以很多明显对社会有利的大事都办不成。如首都要迁出一个污染严重的工厂,因工人反对而告吹。又如,一位女总理要推行计划生育,结果被选下了台……所以印度的有识之士,都盼望有一个强硬的政府出现。更根本的恐怕是人口问题。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不足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养育着10亿人民。所幸的是,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几乎任何地方都适合人类生存,不像我国有大片沙漠和高寒地区,所以他们尚未弄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但人口再继续膨胀下去就难说了。与此有关的一些难忘景象是,公共汽车甚至火车在行进中竟然常常不关门,在车门口挤满了半个身子在外面的乘客。这里总体感觉穷人多,街上所见乞丐多,不安定,就在我们下榻的五星级饭店的楼层上,竟然都有荷枪实弹的警察值班。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诸如悠久的宗教历史、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国民素质等等。联想到我们国家,就观念而论,我们民族深沉大度,既尊重传统又能适应时代。其实,我们也崇尚艰苦朴素的精神,但是,我们没有把它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立起来。我们不会再做以贫为荣、甚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蠢事了。但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色。新近出台的“国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很说明问题,内中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清醒的认识,所以人民逐步走上富裕道路。当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深切感到,当前制约第三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还是人口。中国13亿人,再高的国民经济产值,一“人均”就变成贫穷落后了。人口、资源、环境,这是当前世界性的大问题,对于第三世界,尤为突出。

第三,文明的断裂。印度有极其优秀的古代文明,结果却断裂了,虽然作为传统在整个民族精神上有所延续,但一些重要载体却完全中断了,以至不得不追随甚至直接搬用其他民族的文明,这的确令人惋惜!譬如,当今印度的艺术,并没有一种延续和发展自己传统、又能为今天所用的样式,而只能采用西方的艺术品类,如油画、雕塑等,所以在创作上特色不鲜明,在水平上又很难与西方相匹敌。尤其是现代艺术,许多作品都摒弃了具体事物的形象,难以体现印度风貌。所以,除了个别作品透出一点印度的文化底蕴外,从总体看来难免给人跟在欧洲人后面跑的感觉。印度艺术能展现给世人并引以为自豪的主要是辉煌的古代,可惜它整个地断裂了。更有甚者,连语言文字都改用了英国人的。从人文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悲剧。在世界几大文明发祥地中,惟独我们的汉文字从诞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而且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此外,我们还有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学、艺术等等,根基深厚、源远流长,以独特的体系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由此联想到,对当前“全球化”、“接轨”等概念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这些概念,对于经济、科技等等来说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在人文领域就行不通了。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条“轨”,所以硬要“化”的话,那实质上就是被经济强国所吞噬。也许印度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先贤的那句话还是对的: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意义。

第四,艺术交流。在马德拉斯国际绘画营十多天的切磋论艺,思考不少,体会亦多。总括起来,第一,外国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知之甚少,但不少印度观众尤其是艺术家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诸如线条、笔墨的韵味,画面的意境等很能产生共鸣甚至相当喜爱,这可能与两国同处东方有关。这种共鸣,又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与感情,艺术交流的意义与作用大概也就体现于此吧。第二,艺术欣赏是见仁见智的,而且大多依据欣赏者的体验、喜好和需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只要你的创作是真挚地去表达激动你的那部分生活感受,就总会有被你的作品激动的那部分观众的。第三,在短期即兴创作中,既要注意画面内容、民族特色,还要选择相宜的样式和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际绘画营的活动结束了,大家都很愉快。在相当隆重的闭营仪式上,组委会安排我代表外国艺术家讲话。我的讲话最后一句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希望在这里听到更多的和平、友谊和爱!”在热烈的掌声中,大家重复着这句话,相互祝愿,相约再见……

meishubao/201701271721167805.jpgmeishubao/2017012717205629734.jpgmeishubao/2017012717204660790.jpgmeishubao/2017012717203688147.jpgmeishubao/2017012717210092899.jpgmeishubao/2017012717204781724.jpgmeishubao/2017012717211164682.jpgmeishubao/2017012717211846174.jpgmeishubao/2017012717212984735.jpgmeishubao/2017012717212146930.jpgmeishubao/2017012717211769858.jpgmeishubao/2017012717212032021.jpgmeishubao/201701271721233400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