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中《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出版发行

王博彦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表时间:2017-01-10

摘要:2012年6月1日上午,《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首发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四楼会议室举行。本书由著名美术理论家水天中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96页,36万字,首次发行8000册。本书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学术图书,内容囊括了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中的重要美术人物和美术事件。

水天中《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出版发行

《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首发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举行



meishubao/2017012621352165844.png



meishubao/2017012621354496403.png

《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首发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举行


  2012年6月1日上午,《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首发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四楼会议室举行。本书由著名美术理论家水天中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96页,36万字,首次发行8000册。本书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学术图书,内容囊括了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中的重要美术人物和美术事件。

  水天中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公认的著名美术史学家和美术评论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和当代美术评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美术史论》季刊主编、文化部高级专业职称(艺术研究系列)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和当代美术评论,曾主持多种国际和国内美术展览与学术研讨会,编著和出版多种有关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书籍、画册。


meishubao/2017012621361026600.png

图书封面


  在本书中,水天中将1900年到2000年的中国美术的重要事件、代表性人物以及与美术发展有关的社会文化发展简况,按年度与月份进行编写排列。读者不仅从书中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美术发展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与人物纪实,还可以观察到百年来中华文化环境与美术格局的流变,也从中看到了在历史事件中艺术家的个人遭遇,以及近百年以来中国美术家的心路历程。

  邵大箴、范迪安,、安远远、牛克诚、郑工、顾森、陶咏白、王镛、刘曦林、徐虹、贾方舟、邓平祥、洪子诚、雷颐、李华瑞、魏光奇、傅鹏等来自美术理论界、史学界、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图书首发座谈会。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对《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一书的谋篇布局发表了的看法,对本书的学术价值及水天中的学品、人品给予了高度、中肯的评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国家画院史论研究院院长邵大箴说这本书饱含着水天中的巨大的心血,从资料收集到最终成书前后经历了10余年。作为一个亲历者,水天中亲自参于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美术改革、发展,并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本书他是带着感情写的,带着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变革的思考写的,具有鲜活的个性特点,虽然书中的观点或许会存在争议,但他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价值都是应该给予高度肯定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这本书在整体结构中体现了水天中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观,他能够很好的把美术当成一个动态进程,既有社会演进的特征和特点,也有美术自身展开的各种活动、形态,最重要的还有美术家人的生存和他们探索。这本书虽然简明,但它是立体的、丰富的、具体鲜活生命感的关于中国美术20世纪的评述。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认为《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不仅代表了水天中本人的学术成就,也是美术研究所几代学人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责任感和治学精神的体现。他从历史学、美术学、图象学的角度对我国100年来美术的人和事以编年史形式出版,具有详实而客观的史料性,也具有一个评论家的宏观性、公正性和深刻性,这不仅记录了一个世界的美术史实,也记载了一位理论家眼中的美术发展规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表示看了水天中的这本书感觉心潮澎湃,历史是和人类的尊严相关联的,和人类伟大的集体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而我们往往是“失忆”的,很多事情都忘却了,这本书让我们找回了那段历史,那段记忆。这本书与一般的纪年不同,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社会体系、规则的流转。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认为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20世纪美术编年史,这和水天中的美术主张是一样的,他不仅博识了美术史的各个品类,把握了美术史的自身,又旁及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的关系。他的这种分门别类的梳理,如果我们通过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缩影方式把它串联起来时,它也是一种类别史和个案史的浓缩,也是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参照。

  水天中《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一书的编纂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2002年前后初稿已基本成型,后期由于资料查找、核对受限,便一直搁置。直到2010年秋被查出身患重病,为了不留遗憾,图书的编撰又重新提上日程,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术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本书终于按照他“一字不动”的出版要求如实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百年风云一卷收,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此书,并从中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