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

2016-10-07至2017-01-05


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

江苏-苏州

20160930034227RDF02y.jpg

1550年, 艺术家瓦萨里出版了《艺苑名人传》, 其中记录了上百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 文艺复兴”(rinascita)一词在这里被首次使用。 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发端于意大利。 自14世纪至16世纪, 历史见证了这一段承前启后的辉煌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 推动文艺复兴艺术繁荣的因素之一, 是纸张更易为大众获取。 而众所周知, 造纸术发源于中国, 后经中东国家传至欧洲。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中所彰显的传承与创新, 与苏州博物馆一贯秉承的办展理念天作之合。 2016年, 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首次合作, 举办“ 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 这是大英博物馆为苏州博物馆新馆十周年馆庆量身定做的特别展览, 也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的素描作品首次在中国联袂展出。 展览将为观众打开一个走近大师、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文化、 历史的重要窗口。 无论对于专业人士还是艺术爱好者而言, 这都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素描创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 艺术家们不仅汲取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灵感, 还更多地运用线性透视精准塑造, 采用明暗光影对比烘托, 笔触间更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 情感与创造力。 这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作品, 不仅仅满足于作坊参考、 构图草绘的角色, 还可以自成一体, 独具品格与风貌。

本次展览将展出共计49件(组) 珍贵的素描手稿, 涉及艺术家40余位, 展品时间跨度为15至16世纪。 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展览详细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素描艺术, 还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人类与自然的探索与感悟, 欣赏到笔触定格的完美瞬间和释放的自由与灵动, 并能体会一番文艺复兴时代丰富多元的素描语言——羽毛笔、 半透明水彩、 铁胆墨水、 金属尖笔、 经过特殊处理的纸张、 古典范式与自然主义、 明暗对照与光影处理……创作者勾勒与渲染的素描世界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生动细腻, 历久弥新。

最后, 我要诚挚感谢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先生、 艺术顾问刘丹夫妇、 策展人萨拉·沃尔斯女士和雨果·查普曼先生、 项目负责人珍妮·帕克女士以及为本次展览付出辛勤努力的两国工作人员。

苏州博物馆馆长 陈瑞近



大英博物馆的文艺复兴素描收藏举世闻名, 这些遴选而出的藏品能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批展品囊括了十五、 十六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其中不乏维托雷·卡巴乔、 达·芬奇、 菲利皮诺·利皮、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和提香等人的杰作。 在这些大师作品的推动下, 文艺复兴时代得以成为欧洲文化兴盛繁荣的代表。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 这里的艺术家、 学者和思想家开始从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 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 后来, 意为“ 重生” 的法语词汇 “Renaissance” 被用来指代这一时期。 这一做法充满了争议, 因为它贬低了意大利艺术家的竞争精神。 意大利艺术家不仅想要效法前贤, 他们还想要超越前贤。绘制素描的过程是艺术家进行探索和实验的过程, 这恰好满足了文艺复兴艺术对创新性的追求。 亚麻纸、 麻纸价格的下降和产量的提升是艺术家进行素描实践的基础, 他们用垩笔、银尖笔和墨水表达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大英博物馆为中国观众带来的这些展品与造纸术密切相关, 而中国又恰好是造纸术的发祥地, 此乃天作之合。

雨果·查普曼和莎拉·沃尔斯从大英博物馆版画素描部遴选了这批展品, 它们展现了文艺复兴艺术相较于先前时代艺术的变革与创新。 画家利用光线来塑造立体感并增强画面叙事戏剧性的手法正是这些革新之一。 同时, 本次展览还表明, 只有在工作室中先花上大把时间来绘制大量草图, 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 例如, 提香有一幅画在蓝纸上的黑白垩习作,他通过头部的角度和光线的分配, 表达出了圣徒抬头注视圣母在云端升天时的狂喜。 透过这幅作品, 我们也能体会到提香在创作时的感受。 与大多数同时代艺术家一样, 提香可能从未预料到这样一幅草图会在画作完成之后在他的工作室以外流传。这幅草图所对应的成品画作一直保存在威尼斯的一座教堂里。 此类草图的传世表明, 它们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对此类素描的认识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工作方式。在动笔之前, 画家会通过素描精心设计人物的位置、 表情和姿势。 意大利及世界各大展馆都藏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所创作的伟大作品。 对我们来说, 认识到素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基石,有助于我们体会艺术家在创作时所付出的心血。

十六世纪艺术家乔尔乔·瓦萨里是最早也是最知名的素描藏家之一, 他的藏品勾勒出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的发展脉络, 并为他的艺术史巨制《名人传》 作了补充。 该书首版于1550年,并于1568年修订再版。 本次展览中就有一幅展品来自他的收藏。 瓦萨里还是一位画家, 在他之后的素描藏家也往往兼具画家身份, 这点在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像彼得·莱利和托马斯·劳伦斯这样的画家同时也是素描藏家。对历代艺术家来说, 素描都是重要的创意资源和创意素材。 画家刘丹在本次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表明, 即使是在五百年之后,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素描仍然是当代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我谨代表大英博物馆向为我们提供帮助与支持的下列中国同仁表达感激之情, 他们是: 馆长陈瑞近, 艺术顾问刘丹, 馆长助理谢晓婷, 对外交流主管张帆, 以及中方的策展团队。大英博物馆也有不少同事也为本次展览的顺利举办付出了心血, 我谨代表策展人团队对他们表示感谢, 他们是: 保护工作室的珍妮·贝斯科团队, 登记办公室的妮娜·哈里森和菲利普·杰尔,国际事务处的奥利维亚·奥·莱利和珍妮·帕克。 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素描能与中国观众见面, 为本馆历史书写了新的篇章。 我们期待, 在参观完这些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杰作之后,中国观众能向我们反馈全新的看法与见解。

大英博物馆馆长 哈特维格·费舍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