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系列活动——伊秉绶书法艺术展

2017-06-16至2017-08-09


福建博物院

福州

meishubao/2017061612455984027.png

主办单位:福建省文化厅

承办单位:福建省美术馆、福建博物院、宁化县人民政府    

开幕时间:2017年6月16日上午10点

开幕地点:福建博物院

展览地点: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6日—8月9日 9:00-17:00(逢周一闭馆)

 meishubao/2017061612445446702.png

退一步斋,上海博物馆馆藏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惠州知府、扬州知府。喜绘画、能治印、工诗文、擅书法,又精于理学,建丰湖书院,著有《留春草堂集》。

    伊秉绶为官一生,以“廉吏善政”著称,所到之处“下车问苦”“体恤民情”。在惠州丰湖书院,庶民曾建生祠敬之;在扬州,民众在“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这是一位典型的集儒家传统“修齐治平”思想和杰出才艺于一身的正统书家。

    在清代书坛上,特别是隶书领域内,伊秉绶堪称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伊秉绶一生与翁方纲、桂馥、阮元、包世臣、黄易等书学、金石大家交往密切,加之乾、嘉时期,大量碑版刻石不断被发现与宣传,伊秉绶的书法意象浸润在复兴汉隶的华滋中。在创作上,伊秉绶精研东汉前期篆书意味浓厚的古隶,善于挖掘并脱化,“遥接汉隶真传,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行以篆势,转见瘦劲,既暗合汉碑敦厚古朴之精神,又创出一代隶书书风。

    在行书的艺术风格上,伊秉绶成功地将隶书干净宽博的趣味与行书合为一体,显示出一个天才艺术家的出众才华和胆识。伊秉绶的行书早年取法甚广,晋、唐、宋、明各朝法帖都有涉猎。还曾师从帖学名家刘墉,对颜真卿的行楷情有独钟,并承袭了李东阳行书的结字和布局特点,摸索出了瘦硬紧致,萦回往复的脱俗面貌。

本次展览是福建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共展出伊秉绶隶书、行书作品近八十件,殊迹纷呈,文墨共晖,是全国十七家博物馆和社会藏家的倾情巨献。

meishubao/2017061612465744512.png

明 伊秉绶、翁方纲、宋湘、冯敏昌铭带紫檀盒长方形端砚,宁化县博物馆馆藏

 

名 人 集 评 

今北平有翁覃溪阁学,山左有桂未谷大令,吴门有钱竹汀宫詹,扬州有江秋史侍御,闽中有伊墨卿太守,天都有巴隽堂中翰,浙江有黄小松司马及江秬香孝廉,皆能以汉法自命者,而学者自此日益盛云。

——清 钱泳《书学》

伊墨卿秉绶力持风雅,文采映耀一时。古隶法书,朴古奇逸,深得金石气味。书似李西涯,尤精古隶。独不喜赵文敏,先生笔墨之高,已可想见。

——清 秦祖永《桐阴论画三编》 

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怀宁一老,实丁斯会,既以集篆隶之大成,其隶楷专法六朝之碑,古茂浑朴,实与汀洲分分、隶之治,而启碑法之门。开山作祖,允推二子。

 ——清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品欣赏

行书轴,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隶书临汉碑轴,福建博物院院藏

隶书七言联,无锡市博物馆馆藏

梅花轴,福建博物院院藏

(图文资料来自福建省文化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