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儿时读物,当下藏品

张金鑫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6-14

摘要: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电视机、电脑和游戏机,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是孩子们最早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在连环画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道了岳飞、杨家将、文天祥,知道了肖飞、刘洪、杨子荣。而 90 年代以后,中国连环画开始逐渐退出出版舞台。如今,在书店中已经很难见到老版连环画的踪影,而市场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始收藏自己儿时喜欢的连环画的藏家。人们的怀旧情结加上连环画独特的收藏价值,使其成为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价格也水涨船高,收藏热度几乎超过邮票。

【编者按】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电视机、电脑和游戏机,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是孩子们最早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在连环画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道了岳飞、杨家将、文天祥,知道了肖飞、刘洪、杨子荣。而 90 年代以后,中国连环画开始逐渐退出出版舞台。如今,在书店中已经很难见到老版连环画的踪影,而市场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始收藏自己儿时喜欢的连环画的藏家。人们的怀旧情结加上连环画独特的收藏价值,使其成为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价格也水涨船高,收藏热度几乎超过邮票。 

meishubao/2017061416005861440.jpg

三国连环画

相信只要问现在 30 岁以上的人,童年时看过小人书么,很少人能给出否定的回答。他们几乎都能说出一堆有关小时候看小人书、收集小人书、为了小人书废寝忘食的故事。

meishubao/2017061416100723420.jpg

万籁鸣  神笔马良 连环画原稿(全) (三十一帧) 纸本水粉 封面29×25.5cm;扉页48×26.5cm 50年代作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它以简洁的文字,写实的绘画,将故事鲜活地呈现在巴掌大的纸面上,曾经充实了无数人的童年。连环画创作始于我国汉代。清末,随着石印技术的输入,出现了“回回书”(小说的每篇、每回都插图)。光绪二十五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朱芝轩绘制的石印《三国志连环图画》,“连环画”一词亦源于此。起初各地对连环画的名称不统一,上海叫“图画书”,北京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牙牙书”。直到 1925 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岳飞传》等五部硬套函装作品的封套书名上冠以“连环画”三字,自此,确定了连环画的名称。

meishubao/2017061415570898017.jpg

《水浒传》连环画

记忆中,人人都有一本小人书

与现在的儿童相比,前几代人在童年时代对小人书可谓钟爱有加。他们在自己还不甚识字的时候,就开始看小人书上的图画了,岳飞、杨家将、文天祥、杨子荣……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河南籍80 岁退休教师杨瑞春就是其中一员。杨瑞春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父亲掌管着县城内数家商铺和药店。“小时候,我们家的书房里有好几个书橱满满的都是小人书,其中就有很多是在台湾读大学的二哥带回来的‘洋书’,这些小人书色彩丰富,很是精美。”也许是受文艺青年二哥的影响,杨瑞春从小便对小人书爱不释手。“小人书不仅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书里的手工绘画也很是漂亮,我总是百看不厌,还常常照着书画画。”为不被人打扰,她常常一个人躲在书房的桌底下看书,甚至好几次看书忘了时间被家人锁在了书房内过夜。

meishubao/2017061416013272916.jpg

陈少梅  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 原创连环画手稿 带框 纸本 16cm×20cm×97

《八仙过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三毛流浪记》……杨瑞春经常把珍藏在木箱里的小人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欣赏,她常说:“1960 年工作以后,我每月都有十几块钱的工资可以零用。那时这书也便宜,一本小人书只要几角钱,我便零零散散买了很多本,现在细数都有上千本了。”杨瑞春介绍,小人书的种类有很多,从绘画角度上看有木刻、水彩、钢笔线描、铅笔素描、剪纸等,到后来大多是电影画面了。从内容题材上讲,起初大部分是《八仙过海》《水浒 108 将图》等名著和神话;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出现了《铁道游击队》《鸡毛信》等抗战题材的小人书;“文革”以后,便有了各种探案类、社科类的。杨瑞春说,这么多年她一直都以收藏小人书为乐,甚至有很多人慕名来家中拜访,可惜的是,有些人以借书为名把书拿走就没有还回来过。

近几年小人书成了古玩市场的抢手货,杨瑞春说很多人都会来她家里买书,但她一本都舍不得卖,这些原先只值几分钱、几角钱的小人书在她眼中无比珍贵,因为它们是陪伴她一生的老朋友。

除了老一辈的人,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热衷收藏小人书。在北京从事艺术类工作的小高便是年轻“连友”圈中的一分子,目前他已藏了百余本小人书。他现在逛书店、古玩城时看到有喜欢的小人书也会购买,遗憾的是买到的都是以前老版小人书的再版本,很难见到老版的。小高说现在家里收藏的老版小人书绝大多数都是他父亲买的,当时买的时候比现在容易得多,在那个年代,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感慨之余,他谈及当年小人书兴盛的原因: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极少,出版物品种也少,小人书价廉物美,内容丰富,而且很多作者都是当时功力深厚的画家,许多小人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自然是人人争阅。

meishubao/2017061416055116973.jpg

刘国辉 《为奴隶的母亲》连环画原稿13cm×19.5cm 1980年

说到小人书没落的原因,小高很是痛心。他认为小人书由盛转衰,一方面是现在的娱乐方式丰富多样,人们已经很难把眼光停留在小人书上了。另一方面,80 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开始热追《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港版武侠剧,武侠题材的连环画随之大热。那些专卖武侠连环画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出版此类连环画,导致其质量也急剧下降,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跑马书”(指出版周期短、装订简陋、印刷水平差、细节模糊、舍去内容提要)。发展到后期,大家对这批“跑马书”的忍耐也到达了极限,先是店中的连环画卖不动了,库存堆积如山;随后,小人书市场行情直线下跌,1986 年后,在书店中已经难见到小人书的踪影了。

现在喜欢收藏小人书的人们,其实收藏的是那一段童年回忆。

meishubao/2017061416065993954.jpg

刘永凯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连环画原稿 全 水粉 纸本

童年回忆“变身”升值藏品 

上世纪 90 年代初,连环画重出“江湖”,昔日被誉为“20 世纪中国出现的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的小人书,却与时下的小朋友“代沟”深筑,但因其在无数读者童年回忆中的特殊地位,变成了一种“另类”的收藏品。据潘家园旧货市场副总经理师俊超介绍,90 年代后,在北京潘家园和报国寺文化市场、上海文庙旧书市场、天津南开文化宫旧书交流中心等旧书市场中,原本与其他古旧图书在一起出售的小人书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销售规模,成了销售“主角”,越来越多的商铺给连环画开辟了固定的摊位。如今,在潘家园现代收藏品大厅,已有了十几个固定的小人书摊位,这样的摊位无论是图书的分类还是数量,都比其他古旧书籍要高一个档次。据有关资料、数据统计,2010 年左右,一个经营小人书的店年营业额可达 300 万元,每年可吞吐小人
书 15 万册。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收藏寄托着人们怀旧情怀的小人书。原本一本定价一两角钱甚至几分钱的小人书,现在卖出几十元钱很寻常,甚至上百元也毫不稀奇。“连友”兼店主的刘先生在古玩城开店已有三年了,小人书一直是他经营的品种之一。据他介绍,来店里买小人书的一半是搞收藏的,一半是游客,但无论哪类顾客都是“60 后”“70 后”多些。谈及此,他随手拿起一本《沧海横流》,说这本至少卖 10元,而书背后的标价只有 0.02 元。谈到价钱,刘先生颇为高兴:“现在小人书市场越来越好了,前几年一两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现在新出的小人书每本定价已达二三十元,品相好的能卖到1000 多元。”对于小人书市场的未来,刘老板更为自信,“以前卖小人书只是副业,以后能靠这养家糊口了。”

由此可见,连环画随着其价格上涨、收藏圈“粉丝”增多,正在由普通的商品转变成一种独特的藏品。近年来,连环画在拍卖会上 屡创新纪录,一些题材、品相均属上乘的连环画,经常以上万元成交。2016 年,在浙江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连环画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人书藏家参加了品鉴、展览和交流拍卖活动。其中,来自舟山的资深“连友”史先生拍走的一套《西游记》连环画成为展会焦点。据了解,这套连环画并不完整,只有六本,却因品相接近十品,又出版于上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被大家“争抢”,最后拍出 1.2 万元的高价,而它的原价则只有 0.2 元。可以看出在众多版本中,老版的连环画收藏价值更高,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环画画家按照各自的风格特点和擅长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当时创作每部作品都坚持深入生活,大大丰富了连环画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因此优秀作品迭出。连环画资深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古忆表示,尽管现在很多版本的连环画价格都达到高点,但还有一些“潜力股”。如 80 年代出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值得广大藏家收藏。

meishubao/2017061416073024429.jpg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红灯记》连环画 印刷 纸本

对于初涉“连藏”特别是以投资理财为主要目的的朋友,连环画收藏家魏朝东给出了几条建议:首先,要打好基本功。既要了解熟悉连环画画坛各时期的名家名作,知晓历届获奖作品及作者,懂一点绘画理论的基本知识、不同画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要掌握连环画的版本知识等。同时也要关注网络和连交会上的市场行情,拓展与连环画相关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收藏和赏玩水平。再者应看准藏品品相。比如,一本老版刘继卣绘的《鸡毛信》,品相在九品以上的,市价能超过 5000 元,八品以下的通常不会超过 500 元。其次,连环画版别也是体现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连环画收藏价值最高,印数少的比印数多的值钱;再版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就要打个折扣,再版的次数越多,发行量越大,其价值也越低。如“文革”时期出版的连环画,因带有特殊时代的烙印,再也没有重版的可能,其市价之高则不言而喻。最后,成套率和品相也影响着连环画的价格。成套的连环画一旦缺了几本,市场价格会降低不少。而对品相,则要求封面封底齐全,内页保持完整,纸张光洁挺刮,边上没有起卷,不能有签名和盖章(作者画家签名和盖章除外),整套应没有明显的霉变、污损和破旧现象。

时光荏苒,虽然小人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书中那些不变的故事却沉淀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快乐与梦想。现在的我们有机会将小人书重拾手中,在回味历史的同时,还满足了人的怀旧心理,小人书自然弥足珍贵。 

meishubao/2017061416042945003.jpg

连环画镜花缘全7册

meishubao/2017061416045088121.jpg

连环画一批(杨家将5册、穆桂英2册、北宋杨家将8册)

收藏小贴士:

连环画收藏五禁忌

近年来,被誉为大众收藏佳品的连环画升值很快,一些新人也纷纷加入到连藏队伍中来。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连环画都能升值,连环画收藏必须注意以下“五忌”。

一忌以页数多少论价钱。一次逛旧书店,看到两本标价差不多的连环画,一本很厚一本却较薄,当时很自然地选了那本厚的,只觉得厚的性价比一定高,而事实确是那本薄的价值比厚的要高出很多倍。因此,连环画的价值高低与厚薄是毫无关系的。

二忌过分追求名家之作。一般来讲,精品连环画大多是出于名家之手,所以他们的作品价值较高,售价也不低,并且在当今社会仍拥有不少粉丝。可是,名家并不代表他们绘制的所有作品都是精品。因此,与其收藏名家的普通之作还不如收藏普通画家的精美之作。

三忌只看内容忽略艺术。连环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了“文字”与“图画”。因此判断一本连环画的价值,不能只看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创作手法。

四忌盲目跟随市场炒作。目前连环画收藏形成多个热点:老版热、套书热、“文革”版热等。作为连藏爱好者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一味地盲目跟风,应该要形成自己的收藏风格,毕竟连环画的存世量、出版年代、品相、题材等才是决定连环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

五忌太过看重眼前利益。近年来精品连环画升值较快,大多数连藏爱好者都将目光放在高价值的精品书上,很多普通连环画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其实,我们在普通连环画里挖掘一些能升值的“潜力股”,如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品相、题材较好的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连环画还是颇具收藏价值的。

meishubao/2017061416085375485.jpg

王晓明   白雪公主 连环画原稿 全 水彩 纸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