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余秋雨的书法跨界,我不会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石豪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5-30

摘要:5月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刚泰集团承办的“余秋雨翰墨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余秋雨首个中国美术馆的跨界展览,展览呈现了余秋雨多年来受邀为全国各地重修古迹立碑时题写的志纪,既写碑文又写书法,包括《炎帝之碑》《法门寺碑》、《采石矶碑》《大圣塔碑》《金钟楼碑》等大碑的拓本,以及应邀为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写的墓志铭。

meishubao/2017053002511887716.png

 余秋雨

【编者按】5月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刚泰集团承办的“余秋雨翰墨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余秋雨首个中国美术馆的跨界展览,展览呈现了余秋雨多年来受邀为全国各地重修古迹立碑时题写的志纪,既写碑文又写书法,包括《炎帝之碑》《法门寺碑》、《采石矶碑》《大圣塔碑》《金钟楼碑》等大碑的拓本,以及应邀为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写的墓志铭。

同时,还展出了余秋雨先生用行书书写的《离骚》全文,草书书写的《逍遥游》全文等经典译写,以及其多年来出版著作的大陆版、境外版、外文版等。


记者:你对这次中国美术馆举办“余秋雨翰墨展”是一个怎样的看法?

余秋雨:我因为不想做书法家,我也不想让我的字进入中国市场。举办这样一个展览,主要是体现一种文化思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文章与书法完全是一体的,大多是出自一个人的手,这样书法就有了内在的创造性,他不都是临摹的东西,同时也让写作者有了一个美的形式,写作者最好能够学会写书法,我不是要求今后所有的写作者都能够写书法,也不是所有的书法家都应该写碑文,无论如何需要有一些人,少数人这么做,这样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这主要是体现中国书法的一种全方位性。

今天连辑院长讲到,中国古代的文化最终的目的是全民的人格。那么全民的人格,他有好多方面,他一定是他的文思,文理和他的笔墨,在外在风度全部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我只是想把这些话带给爱好者,而不想给书法家们添加麻烦。我自己也不入书法界,也不加入书法家协会,就是呈现一个传统文人的特点。但是奇怪的是,中国传统文人又非常懂得世界文化,和写散文的人又组合在一起,就这么一个特点。

记者:下个月北岛、莫言、贾平凹等一批作家在今日美术馆有一个画展,作家跨界这样一个现象你怎么看待?

余秋雨:作家可以画画、画家可以写文章、写诗,在中国古代、近代都是这样的,包括我评过中国现代写古体诗最好的十个人,最后居然有齐白石。相信我,我是文学家,他的古体诗写的一点也不比文人差,既然画家进入诗的行列,诗人为什么不能进入画的行列,他们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在文化气氛还比较好的宋代,苏东坡什么都会,文化里没有不会的,他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现在这样的改革开放,在一个没有开放气氛的宋代当中,都能做到这样,我们现在为什么要画地为牢呢?

记者:这么多年,你去了那么多地方,题词撰写碑文,当时社会对恁的反馈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见?

余秋雨:社会对我的反馈我不在乎,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世界对我的评价是非常高,我这些所有的行走著作,在台湾都得到最高的评价,日本和中国当时还有点摩擦的时候,他们评价我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类学者。这个没有障碍,报刊上有的人写一些官话,说我拿了很多钱,这我知道根本没拿钱,或是作秀。谁会拿着生命去作秀。我劝这些人做点好的事情。

记者:你是怎么理解,在恁心目中的“美术”?你是怎么看待这样一个概念?

余秋雨:人类的五官体验,无论是视觉、听觉、触觉,视觉是第一,他的刺激最强,视觉艺术在人类很长的时间之内,和听觉艺术——音乐,他是并驾齐驱。所以在这里边,用线条与色彩,美的境界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古代有,现代有,将来也会有,世界各个民族他都有自己的作为,他是一个文化最重要的符号。

记者:你最后谈一下,对现代年轻人的一些建议?

余秋雨:文化上,我们一般讲真善美,希望大家懂得一点,真善美的终点是美,中国走向真正的现代化,有吃有住,交通也方便,最后追求的是美,我非常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懂得这样一个宏观的概念。参照美,守护美,这是我们这一生最值得捍卫的事情。

现代社会很多以丑为美的审美,我觉得是这样的,美和丑的界限,他一直在晃动,我相信人们第一知觉是最后的筛选机制,如果第一直觉能够接受的,也是一般都能够接受的,人们慢慢也会接受,中国的词汇有一些过去是不能够接受的,咬文嚼字的词汇,有一些介入以后也觉得很好。比如我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这个人的脸上的好困难,但是当时一定是错的,但是现在这很幽默,这种问题我个人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重新筛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