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链接下,博物馆的历史和未来

张婷婷  发表时间:2018-05-31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朋友圈被一个“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H5广告持续刷屏。视频里,兵马俑和唐代仕女齐跳HIPHOP,青铜器面具释放98K电眼等,这些文物与流行元素的融合让原本躺在博物馆的古董们引发了井喷式的文化效应。这是抖音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集体入驻抖音,合作推出的“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的营销广告。这条H5广告在短短几天的访问量已经突破550万,并持续上涨。而在抖音上,“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视频截至5月21日的累计播放量已经突破1.18亿,让“文物”又在大众范围内火了一把。

“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H5广告片段

“文物戏精大会”非常精准地反映了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其火爆程度也让我们看到博物馆在现阶段随着知识和社群迭代过程所面临的新挑战。今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也让博物馆收获了一批青年粉丝。

meishubao/2018053110585627739.jpg

《国家宝藏》现场

meishubao/2018053110591546071.jpg

《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


越来越好玩的观展方式

趁着国际博物馆日的热潮,各大博物馆都在寻求与观众对话的新方式。新技术和新观念的运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观众,在历史感的展品中,寻求当下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诉说故事。

5月8日,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正式开幕。这个位于故宫箭亭广场的展馆约1600平米,融合了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利用《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等三个展厅,以及一个宋代人文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长卷中的人物,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并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meishubao/2018053111000072565.jpg

故宫博物院 4D 球幕影院中的动态《清明上河图》汴河流域

而我们身边的博物馆,也在线上线下的平台推出创新举措,寻求与公众互动的新途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向现场观众推出了“智慧导览”App,扫描二维码即可听专业讲解。国博还在当日开放了楼宇自控中心等,展示其智慧管理的成果。作为今年的主会场,上海提出以“博物馆与美好生活”呼应大主题,并启动全城系列活动。包括国家文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行了专题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全球推广仪式;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有关文物管理信息化、文化推广和公众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发布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一期)等。在5月18日至20日的三天时间里,上海市博物馆参观总人数达254775人次。

meishubao/201805311100245588.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智慧导览”App

四川各博物馆开展的活动多达210余项。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科技寻宝”活动现场,观众们参与“穿越看大戏”“拍拍酷合影”“扫码看特展”等科技互动体验。观众通过手机便可一秒穿越到皮影剧场,观看赵云单骑救主;或是身临其境进入临展厅看文物特展和书画展;或是和屏幕中突然出现在身旁的动漫三国人物来个合影,新奇有趣。金沙博物馆展示了最近几年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取得的突破,《创意科技 解密金沙——智慧博物馆项目成果展》向观众“揭秘”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更加“智慧”,展览还加入了诸多观众互动体验的环节,如手机扫码就能把平面的文物图片变成三维立体场景;通过VR眼镜能一览古蜀金沙3000年的沧桑变化;使用金沙智慧导览App就能与小伙伴们线上线下同时游览金沙,视频、文物故事、AR互动等都可以一键获取,创造多感官的博物馆体验。

meishubao/2018053111004433293.jpg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拍拍酷合影”科技互动项目


越来越常态的博物馆公教

博物馆的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学术界认为主要是“收藏,展示,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教育也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一倡议在2007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得到了认可,大会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但从全球视野看,我国博物馆教育才刚刚起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博物馆和学校之间都在努力搭建更多形式的“连接”。

在5月18日晚的“中国美术馆之夜”上,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大学生进美术馆”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家在京高校大学生参观了展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唱团的学生为活动演唱了开场歌曲,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郭炜与清华大学话剧队为观众朗诵了《精神的丰碑》等精彩片段。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段诗萌告诉记者,现在跟小伙伴一起看展览已经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也能感觉到大家越来越喜欢逛博物馆:“北京优秀的展览资源很多,平时我也会关注一些展览信息,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像这样的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首都博物馆则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了专门针对青少年人群的“读城”项目,带领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北京城。

meishubao/2018053111012016235.jpg

中国美术馆之夜现场

在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看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博物馆教育对于培养未来的各类人才,或者打造一个拥有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都至关重要。安远远说:“在传统课堂上青少年是没有选择权的,而青少年的思考又具有多样性。博物馆教育的充分应用是赋予青少年更多选择权,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才有可能实现。”


越来越开放的博物馆藏品

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海报设计中,二维码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随着科技发展,二维码开启了博物馆、美术馆展品的“云时代”。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5月18日发表的文章《思考:美术馆的“数字化生存”》中也专门提到二维码对美术馆展陈方式的巨大影响。他说:“数字化的技术除了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的体验之外,对展示、传播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质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善了美术馆的传播质量,也改善着观众的观看方式和观展体验。”

meishubao/2018053111015718284.jpg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

除了吸引更多观众到美术馆,文物还通过越来越开放的端口形成更大的传播渠道。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便作出了重要的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正式在国博官网上线,首批25万余条藏品信息首次向社会公布。国家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社会公布馆藏藏品目录,包括藏品的名称、年代、普查编号、图像等信息。本次发布的为第一期藏品数据,藏品数据251523条,306447件。此后将有更多藏品信息陆续公布。而这批藏品目录的公布,将有利于高校、艺术机构、社会力量利用藏品进行深入研究。

meishubao/2018053111021643737.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网页截图

当然,吸引观众到博物馆是第一步,博物馆日过去之后,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博物馆才是根本。现在,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共享藏品资源方面还是壁垒森严,很多开放端口还仅停留在文创产品的层面。如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美术馆的研究中,使人们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更需深入拓展的课题。

愿每天都是博物馆日。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