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传统庭园的源与流

刘晓敬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6-11-24

摘要:日本传统的庭园,又称和风庭园,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禅宗中自然与人的关系之哲学所创造的庭园。普遍具有简单、不对称设计的特色,以修剪过的常绿树为主,通常包括桥梁、岩石、踏脚石、有耙纹的砂砾地以及石灯笼,以营造一个用来冥想和沉思的环境。

日本的文化,从文字、宗教到文学、书画、茶道等,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庭园艺术也不例外。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艺术最早传入日本是通过佛教途径协同其他文化一同传入的,日本将中国园林艺术引入日本后,通过与日本本土文化和地域特征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传统庭园,日本传统庭园蕴含着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是心灵感悟的结晶。

日本传统的庭园,又称和风庭园,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禅宗中自然与人的关系之哲学所创造的庭园。普遍具有简单、不对称设计的特色,以修剪过的常绿树为主,通常包括桥梁、岩石、踏脚石、有耙纹的砂砾地以及石灯笼,以营造一个用来冥想和沉思的环境。

 

传统庭园发展历程

在日本上古时代(弥生、古坟时期),庭园尚未形成。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3、4世纪的时候,日本庭园中以池岛为骨干的形式就出现了。大和、飞鸟时代是日本园林的发源时期,此时期园林并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飞鸟时代,日本在中国“曲水流觞”造园手法的影响下形成了“池泉庭园”的雏形。

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奈良、平安时代。奈良时期,形成了“池泉舟游式”的日本庭园形式,这是受中国“曲水造园”、“一池三山”等造园手法的影响,是“池泉式庭园”的一种,是中国式的山水庭园形式。奈良后期,逐渐开始出现符合日本人喜好和情趣的庭园细部处理手法,例如,为了在陆地上也能欣赏海中景色,便在庭园中挖湖、堆山,通过水景营造海景意境,以此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

平安时代,庭园类型主要为“寝殿式庭园”和“净土庭园”两种。“寝殿式庭园”是与平安时代“寝殿造”住宅样式相匹配庭园形式,除了日本,当时中国的宅府中配置这种庭园的形式也是十分流行的。到了平安时代后期,在吸收“寝殿式庭园”的处理手法上,一种体现“极乐净土”佛教思想的寺院建筑大量出现,它与庭园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宗教庭园——“净土庭园”。新的形式意味着日本传统庭园开始摆脱模仿中国园林的模式,逐步向和风化过渡,为形成具有日本民族化风格特征的庭园奠定了基础,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是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庭园。

第二阶段是镰仓、室町时代。镰仓时代,政权由贵族阶层转移至武士阶层,原来的寝殿式庭园形式已经不能迎合武士阶层的生活需求,寝殿式庭园转变为武家式样的庭园,室町时代又发展为“书院式”庭园,庭园由平安时代的“池泉舟游式”演变为“池泉回游式”庭园。同时,随着禅宗思想的传入,众多武士家皈依禅宗,造园活动受禅宗思想影响,庭园开始展现新的面貌,开始摒弃池泉庭园的模式,在“净土庭园”的基础上,融入禅宗思想,形成了一种用象征性的手法诠释庭园禅境韵味的禅宗庭园类型——“枯山水”式庭园。虽然在平安时代就已有枯山水式的庭园,但那时的枯山水仅指无水之庭。真正意义上的枯山水庭园则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枯山水逐渐与真山水相分离,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这时期枯山水庭园的代表有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庭园。

第三阶段是桃山、江户时代。书院式庭园在江户时代发展起来,并成为桃山、江户时代的大名们偏好的造园形式。另外,随着茶道在桃山时代的盛行,促进了新的庭园形式的出现——茶庭,这是一种与茶室相配的庭园类型。茶庭空间包括茶室和庭园两部分。茶庭空间作为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自身承载了深奥的茶道内涵,它对园中环境的营造有着特殊的要求,庭园力求表现自然之态,营造朴实无华、幽静闲适的意境氛围。

到了江户时代,造园手法更加多样化,形成了将池泉园、枯山水、茶庭融入一园之中的综合性“洄游式”庭园。这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京都的桂离宫。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进入十七世纪以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重点开始迁移,由原来的京都迁至东京,这时候的一些富商和以将军为首的新兴统治阶级们大兴土木,主要集中在以东京为主的关东地区,他们大量营造自己的行宫、别墅、豪宅以及与这些建筑空间相呼应的庭园,在日本造园史上,学者将其造园形式称之为“大名庭园”。


传统庭园的种类

日本传统庭园按照不同的形式分为不同的类型,总体可分为四大类:有水庭园,无水庭园(枯山水),茶庭(茶道庭园),综合庭园。有水庭园和无水庭园是相对的庭园类型,依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又可细分为不同形式的庭园。

有水庭园,是指以水池和泉流为主,体现日本岛国性的庭园形式。依据用地比例(水体种类)可分为:池泉式,曲水式,溪流式,遗水式,泮池式和心字池式;依据观赏方法可分为:舟游式,回游式,舟回游式及坐视观赏式;依据思想背景可分为:神池式,神仙思想(蓬莱与鹤龟),净土,须弥山,桃源思想和自然主义;依据立体构成分为:筑山式,平庭式和野筋式;依据属性(与建筑物的关系)分为:住宅庭园,寺院庭园,神池式,宫居苑池,佛堂式,城郭庭园;依据素材分为:石庭本位,砂庭本位,修建树木植栽本位;按特殊构成分为:借景式,潮入式。

图片1.png

无水庭园(枯山水),顾名思义是指无水的庭园,这种庭园以砂石为主要构成要素来体现禅宗思想的静寂,是独具日本特色的庭园形式。依据水体种类可分为:池泉式枯山水,曲水式枯山水,溪流式和枯山水式;依据观赏方法分为:回游式枯山水,坐视观赏式枯山水;依据思想背景分为:神仙思想枯山水(蓬莱与鹤龟),净土,须弥山,桃园思想和禅庭园;依据立体构成分为:筑山式枯山水,平庭式枯山水,野筋式枯山水;依据属性(与建筑物的关系)分为:住宅庭园,寺院庭园,书院式,佛堂式和城郭庭园;依据素材分为:石庭,砂庭,修剪树木植载庭园;特殊构成方式为借景式。日本传统庭园中筑山庭和平庭,枯山水和池泉式是两组相对的庭园形式。

图片2.png


传统庭园的构成要素

庭园是人们精神寄托的理想之地,它是有生命的,庭园构成要素的布局艺术为庭园赋予了鲜明的活力,成为延续庭园生命的载体。传统的造园法则为“无水不成园,无木不成园,无石不成园” 。可见水、木、石三要素在庭园设计中的重要性,庭园整体布局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庭园各构成要素的组合运用情况。日本传统庭园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山石(与石组)、水(体)、植物(栽)、土、添景物。

山石(与石组)是传统庭园中最基本的要素,在造园中山石的种类有自然山石和整形山石。山石具有稳定性,造就的艺术可以进行长久的保留,而且它能给人以安定、稳重、朴实和神秘之感,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们所喜欢表现的自然元素。山石除了以个体形式出现,以石组呈现的方式也是极为常见的,依据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喻意内涵,石组形式各不相同。有须弥山石组,蓬莱山石组,鹤龟石组,夜泊石石组,七五三石组,三尊石组等。

水景是庭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为庭园增添无限的魅力。在日本传统庭园中,水有真水与枯山水之分,枯山水是以砂石模拟动态的水体进行造园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人们对水的憧憬。造园家在设计庭园时,对水的处理手法千变万化,他们根据人们的喜好和庭园的大小,来决定水体的形态和面积,水体的表现形式蕴含了万千的奥妙和深刻的禅思与哲学,使庭园更具神秘色彩。水体的形态是多样化的,有池水、流水、跌水和瀑布,瀑布按水落的形态又分为片落、湍落、布落、院落、重落、对落、侧落、棱落、离落、向落十种,各式形态的水体大大丰富了庭园空间。

山与水是庭园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庭园的骨骼和肉体,植栽(树木、花草)是庭园空间的必要构成元素,是庭园的衣裳。日本造园家特别注重传统庭园中植栽的选择和配置,一般选用常绿植物,讲究色彩丰富。受日本四季分明的气候影响,在造园时十分注重植物随季节变换所产生的不同景致。一年之中,不同时节的庭园景色各不相同,即使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的庭园景象也是各不同的。在植物的配置上,日本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庭园内的植物种类不多,它不以繁多取胜,而是通过协调的配置、错落的层次和有节奏的韵律来渲染庭园幽静、豁然的意境。

在日本传统庭园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那就是添景物,也就是庭园小品,日本传统庭园中常见的庭园小品有石灯笼、石塔、踏步石、洗手钵、桥、绿篱等。它们精巧细致,材质不同,形式各异,虽然在庭园中体量较小,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庭园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相关文章